◁ 主頁
◁ 主頁

注音符號表 – 國語(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Chinese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Bopomofo』)原本稱為「注音字母」簡稱「注音」在1912 年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制定、1918 年正式發布的一套標準漢語標音符號,中華民國成立以來一直以注音符號為國語的主要拼讀工具,也是小學國語教育必修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自 1958 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符號。現在臺灣國小入學後必須安排10周課堂教學;讓你學會了注音符號,也就是學會了一套自學工具,無論是閱讀附有注音的書報雜誌,或是利用「注音輸入法」來使用電腦或手機,都可以得心應手,受用無窮。

【注音符號】聲符 21 個永遠在上面,韻符 13 個永遠在下面,包含 3 個介符,共 37 個注音符號,介符和聲符或韻符結合時,有時二拼有時三拼上下位置不一定。一般將介符包含在韻符內一塊學習,結合韻是指 3 個介符和 13 個韻符組合的 22 個組合音(又稱二十二個結合韻)。

  • 聲符21個:
    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 韻符13個: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 介符03個:
    ㄧ、ㄨ、ㄩ
  • 結合韻符22個(介符+韻符):
    • ㄧㄚ、ㄧㄛ、ㄧㄝ、ㄧㄞ、ㄧㄠ、ㄧㄡ、ㄧㄢ、ㄧㄣ、ㄧㄤ、ㄧㄥ
    • ㄨㄚ、ㄨㄛ、ㄨㄞ、ㄨㄟ、ㄨㄢ、ㄨㄣ、ㄨㄤ、ㄨㄥ
    • ㄩㄝ、ㄩㄢ、ㄩㄣ、ㄩㄥ
排列順序

1918 年注音字母公佈時,次序大致依三十六字母的傳統,以「見溪」開始,「來日」結束。

聲母 ㄍㄎㄫㄐㄑㄬㄉㄊㄋㄅㄆㄇㄈㄪㄗㄘㄙㄓㄔㄕㄏㄒㄌㄖ
介母 ㄧㄨㄩ
韻母 ㄚㄛㄜㄝㄟㄞㄠㄡㄢㄤㄣㄥㄦ

1919 年重新排定注音字母,依發音部位排列。

聲母 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介母 ㄧㄨㄩ
韻母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注音符號表一
注音聲母 拼音 發音 注音韻母 拼音 發音
b 🔉 a 🔉
p 🔉 o 🔉
m 🔉 e 🔉
f 🔉 ê 🔉
d 🔉 ai 🔉
t 🔉 ei 🔉
n 🔉 ao 🔉
l 🔉 ou 🔉
g 🔉 an 🔉
k 🔉 en 🔉
h 🔉 ang 🔉
j 🔉 eng 🔉
q 🔉 er 🔉
x 🔉 i (yi) 🔉
zh (zhi) 🔉 u (wu) 🔉
ch (chi) 🔉 ü (yu) 🔉
sh (shi) 🔉      
r (ri) 🔉      
z (zi) 🔉      
c (ci) 🔉      
s (si) 🔉      
拼音 發音 拼音 發音 拼音 發音
ㄧㄚ ia
(ya)
🔉 ㄨㄚ ua
(wa)
🔉 ㄩㄝ üe
(yue)
🔉
ㄧㄛ io
(yo)
🔉 ㄨㄛ uo
(wo)
🔉 ㄩㄢ üan
(yuan)
🔉
ㄧㄝ ie
(ye)
🔉 ㄨㄞ uai
(wai)
🔉 ㄩㄣ ün
(yun)
🔉
ㄧㄞ iai
(yai)
🔉 ㄨㄟ uei [ui]
(wei)
🔉 ㄩㄥ iong
(yong)
🔉
ㄧㄠ iao
(yao)
🔉 ㄨㄢ uan
(wan)
🔉      
ㄧㄡ iou [iu]
(you)
🔉 ㄨㄣ uen [un]
(wen)
🔉      
ㄧㄢ ian
(yan)
🔉 ㄨㄤ uang
(wang)
🔉      
ㄧㄣ in
(yin)
🔉 ㄨㄥ ueng [ong]
(weng)
🔉      
ㄧㄤ iang
(yang)
🔉            
ㄧㄥ ing
(ying)
🔉            

結合韻 ㄧㄛ 與 ㄧㄞ 一般比較小用,可能在課本不常出現。

注音符號表二
韻符
Vowels
介符
Mid
聲符
Consonants

er

an

ai

a

i

z

zh

j

g

d

b
 
en

ei

o

u

c

ch

q

k

t

p
 
ang

ao

e

ü

s

sh

x

h

n

m
 
eng

ou

ê
   
r
   
l

f





















注音符號的拼音原則,是取聲符的「聲」,以及韻符的「韻」,組合成新的音;即把兩個以上音素正確而緊密的拼合起來,就叫做「拼音」。

拼音有兩個要點:
一. 聲母應該直接按照音標的音值來拼讀。
二. 聲母與韻母之間不能有間隔停頓,務必快速拼合成一個音節。

拼音可根據注音符號數目的多寡分為單拼法、雙拼法、三拼法。

  1. 單拼法:
    是僅用一個注音符號拼成的字。單拼法又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單用聲母,例如:「ㄓˋ」,另一種是單用韻母,例如:「ㄜˊ」。
  2. 雙拼法:
    是用兩個注音符號來拼音,雙拼法也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一個聲母與一個韻母相拼,例如「ㄅㄠ」,另一種是高元音韻母與介母一、ㄨ、ㄩ相拼,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結合韻」,例如:「ㄨㄚ」。
  3. 三拼法:
    則是用三個注音符號拼音,它是利用一個聲母和結合韻拼合而成,當它的韻母為單韻母時,一個字就包含了三個音素,例如「ㄐㄧㄚ」。當它的韻母為複韻母或聲隨韻母時,一個字則包含了四個音素,例如:「ㄓㄨㄟ」(ㄓㄨㄝ一)。
万、兀、广、帀
注音 圖形 拼音 說明
v 從「萬」古代簡體字「万」,取其聲。 「万」不僅是「萬」大陸簡化字,也自戰國以來的簡體字,曾和「萬」是大小寫關係。
ng 《說文》:「高而上平也。」取其聲。
广 gn 《說文》:「因厂(崖)為屋也。」取其聲。非「廣」之簡化。
  帀「ㄭ」是1932年在「編定《國音常用字彙》特組會議」決定時,為了說明上的方便,添補的一個注音符號。作為「ㄓ」zhi、「ㄔ」chi、「ㄕ」shi、「ㄖ」ri、「ㄗ」zi、「ㄘ」ci、「ㄙ」si,7個聲母單獨成音節時的省略韻母(即空韻,也叫零韻母),其排序在「ㄚ」a前面(又因其可省略,所以實際上是以空白的形式使之排在前面)。

詮釋:注音符號原共有 39 個,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順序以「ㄍㄎ」開頭,1920年改訂順序,增加一個「ㄜ」共計達 40 個。注音初期以讀音統一會所定字音為準,故有「ㄪ(萬)v、ㄫ(兀)ng、ㄬ(廣)gn」三個符號,後改以北京音為準「ㄪ(萬)、ㄫ(兀)、ㄬ(廣)」只作拼寫方言之用,仍使用的有 37 個(聲母 21 個,韻母 16 個)。

ㆬ 、ㄯ、ㆭ
注音 圖形 拼音 說明
m 「ㄇ」多加一筆直豎表示閉口韻韻尾,只作解釋聲隨韻母之用,已停止使用。
n 「ㄋ」多加一筆直豎表示前鼻韻母韻尾,只作解釋聲隨韻母之用,已停止使用。
ng 「ㄫ」多加一筆直豎表示後鼻韻母韻尾,只作解釋聲隨韻母之用,已停止使用。

注音發音的混淆音與注意事項

  1. ㄓ、ㄔ、ㄕ、ㄖ 與 ㄗ、ㄘ、ㄙ:前者為翹舌音後者為平舌音,翹舌音舌頭大約是抵在上門牙後方,還沒到捲舌的地步。
  2. ㄛ、ㄡ:前者為英文O的音;後者為OU的音,所以要帶一點嗚的結尾音。
  3. ㄝ、ㄟ:前者很乾脆類似A的音但寫成漢語拼音是E;後者為AE所以要拉長一點帶E的結尾,而漢語拼音是寫成Ei。
  4. ㄣ、ㄥ:前者N的音;後者帶一點鼻腔的音,如果和ㄈ、ㄨ、ㄩ發”嗡”的音。
  5. 在幼稚園三拼的過程,是將3個介符一、ㄨ、ㄩ的結合韻熟記後,才跟聲符結合,以二拼的唸法唸出三拼的字。不過我完全是上世紀土法煉鋼的方式,將三個音唸出進行組合。
  6. 四聲的唸法:上揚的二聲音跟下挫的四聲音是最容易掌握的,而輕聲的重點是聲音比較短只有一半長度三聲先下後上的聲音是最不容易掌握,發聲的技巧就是大量讀和修正中學習。
ㄓ ㄔ ㄕ ㄖ 翹舌音 ㄗ ㄘ ㄙ 平舌音
英文A 漢語拼音ê 結尾拉長E 漢語拼音ei
英文O 結尾帶嗚聲ou
英文N 漢語拼音en 鼻腔音和ㄈㄨㄩ發嗡

注音與拼音的差異

  1. 拼音中的『ong』及『ueng(weng)』對照的注音都是「ㄨㄥ」韻母,兩者須則同韵,但不同音,ong的發音🔉,ueng的發音🔉
  2. 漢語拼音裡若是只有「i u ü」段韻母而沒有聲母時(零聲母),需要增加或改寫成「y、w」以符合拼音的介韻規則;而注音是分別在韻母前面加上介音「ㄧ ㄨ ㄩ」。這就是介音的作用,詳見請看 22 個結合韻。
  3. 單獨使用「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這七個注音符號,分別對應了拼音的整體音節「zhi chi shi ri zi ci si」而不需要再輸入國語注音符號的「ㄧ」。
  4. 而「兒」字的拼音在單一音節時寫作「er」在作兒化韻尾時僅寫「r」但注音符號只有「ㄦ」。
  5. 拼音的聲調標注在音節的主要母音上,輕聲不標注;而注音的四聲聲調標注在最後的韻母右上角,一聲通常不標注,輕聲用小圓點「˙」直式注音時標注在字音上方,橫式注音時標注在字音前方。
  6. 在漢語拼音中「ㄝ」與「ㄜ」共用〔E〕這個拼寫符號,因為「ㄝ」跟「ㄜ」前面能接的聲母是幾乎不同的,只有「誒」此字可發為「ㄝˋ」會與「惡」的「ㄜˋ」音混淆,此時「ㄝ」會寫作〔ê〕;通用拼音與漢語拼音的規則相同,但沒有處理「誒」、「惡」拼寫相同的問題。
▎索引:
· 聲符表 · 韻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