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孙子兵法》軍形(四)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有餘,攻則不足。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釋文】在軍形篇內﹐有句說話很重要﹐勝利可預知但不能強求﹐這話何解﹖擅長用兵的人先立不敗之地﹐不留地步給敵人﹐再捕足時機攻敵制勝﹐不敗的權利由自己掌握﹐但戰勝有賴敵人露出弱點破綻﹐即使擅戰者也祗能立於不敗﹐而不能確保必勝﹐勝利可預知但不能強求﹐防守嚴密才不會輸﹐進攻得當才會贏﹐相信你懂過三關﹐這玩意很簡單﹐特點是勝方不需過人才智或周全戰術﹐而是有賴對方出錯﹐能察覺對方錯處便會勝出﹐換句話不想輸便需防收嚴密﹐不能行差踏錯﹐否則讓對方發現便必敗無疑﹐玩過三關立於不敗很輕易﹐祗需小心不需聰明﹐但沒有必勝策略﹐真正戰爭當然複雜千萬倍﹐勝負因數多不勝數﹐所以實戰的防守更要嚴密﹐萬萬不能露出破綻﹐擅戰者的防守深不可測﹐實行防守階因兵力不足﹐進攻敵人階因兵力有餘﹐這出自謀攻篇﹐兵力強敵人五倍可選擇進攻﹐祗強過敵人兩倍需分散敵人﹐旗鼓相當時不宜進攻﹐被攻時需盡力防守。當然祗顧防守很難戰勝﹐但凡作戰都望勝利﹐那便要進攻得當﹐當發現適當時機和敵方弱點﹐進攻便要凌厲如九霄而降﹐令敵人防不勝防﹐既能保存實力﹐又能得勝﹐有些能預知勝利的將領不一定才智過人﹐有時候常人也能預測結果﹐例如相方實力懸殊﹐勝負早已注定﹐而且經過激烈戰爭取勝不算什麼﹐這與謀攻篇一致﹐歷來將領戰勝便很威風﹐據孫子所說﹐如果具備必勝條件﹐戰勝也不代表將領能幹﹐他們戰勝是因為戰事件基於必勝條件﹐戰勝身處失敗地位的敵人。是否毫無勝利條件而勝才算精明﹖非也﹐如無勝利條件跟本不會勝利﹐擅戰的將領總要立於不敗﹐又不放過任何進攻的機會﹐勝利的軍隊必先創造勝利條件﹐才尋求作戰﹐失敗的軍隊不顧後果與敵交戰﹐期望僥倖取勝﹐怎樣才算高明的將士﹖這在乎是否能創造必勝條件﹐這話何解﹖始計篇提及戰爭五大因素﹐政治天時地利將領法制﹐假設將領存在﹐可掌握的條件還有政治和法制﹐擅戰者必修明政治確保法制﹐便能掌握勝負﹐佔這優勢便窺探敵人缺口乘虛而入﹐進攻時要快準恨令敵人措手不及﹐敵人破綻敗露便會盡力修補﹐機會可一不可再﹐兵法裡有五條件供參考﹐以量度雙方實力﹐這是度量數稱勝﹐度是國家版圖大小和位置﹐這影響出產﹐通常地大便物博﹐如果氣候適中﹐礦產豐富﹐平原多便更佳﹐這些會影響下一個條件量﹐量雙相方物資豐脊﹐資源豐富便能供應更多軍人﹐數便會增加﹐大數目便有足夠的稱﹐稱是重量﹐夠稱便能取勝﹐度量數稱勝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度量數稱勝都比敵人強﹐還要修明政治確保法制﹐集齊這些有利條件是絕對優勢﹐這便是好的軍形﹐有好軍形便要把握時機天時地利﹐把握敵方弱點破綻﹐看準時機便進攻﹐有如萬丈高山積水衝開缺口傾瀉而下﹐這是你的軍形﹐總的而言﹐勝利可預知而不可強求﹐先從度量數稱勝分析雙方實力﹐然後創造必勝條件﹐在政治法制下功夫﹐有了必勝條件便等待時機﹐對準敵人破口攻擊﹐這便是軍形篇的重點。

原文:孙子兵法
上卷 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