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于佛法唯曾聽聞,而不認識信受;亦有人雖認識信受,而不甚真切。但無論何人,如屬曾受密乘灌頂且曾多少受習密法者,則此巴多脫卓之妙法,一經使用,此之人等,即得當前合入根本淨光,不落中陰。由徑直大道,而得投入本不生之一真法界體性海中。其作法如下:最好能將傳授彼密法之金剛上師請致到來,否則請其金剛弟兄到來:倘此均未能辦到,則請其信行相同、而有學識之知交到來,或有學識之眷屬伴侶亦可。如並此之人等亦無,則但覓一能讀此法之文字者,為之照書讀誦,但必字句音讀,明白清朗,向彼耳際,了了讀誦之。於是彼垂死之人,一經入於耳識,即為提醒,具其作觀之妙增上緣。一時根本淨光,豁然開曙,俱生智得以顯發,而未有不得其解脫者矣!人於將欲命終,其至極最後一次出息吐呼出體,其體之靈力活素,一時散降而欲由中樞靈脈道中部之心臟處更複下趨。斯際人之靈識,雖欲證驗實相法界之根本淨光,往往不自支持,隨其體中靈力活素向下劣之靈脈竅道而竄降(靈力活素及靈脈竅道意義均詳見另由鄙譯《明行道六成就法》)。故行此巴多脫卓法之念誦者,必趁其靈力活素至多不過散降過中部之心、甫欲過臍而下然尚未更下降入于左脈下端處之頃,為有效之提醒。此之時間,等於垂死人至極最後一次吸入之風息住其體中之長久,大約二三十分鐘或食頃之久。此際行法之人,須極端注意,惟恐失此千鈞一髮之機。總須趁垂死者尚未至於此極之時,即堅切勤懇反復叮嚀,為如下導示以提醒開曉此垂死之同類者曰:
“善信某某:汝之氣息,現將不繼矣,入觀於實相法界之淨光明者,今其時矣!汝金剛上師昔曾教汝如何作觀于清淨光明之法,汝今將實地體驗之。此時中陰境方將開始,根本清淨光即當初一曙發現前之最要境地,不可錯失。此中所有,惟一虛空,如一片無雲之晴空。汝之赤裸無瑕自性亦空之心識真空體,與之合入無間,如入無中心無邊際之一太虛空裏。汝當如是了知之、觀得之且入住之。”
如上囑告,不計遍數,反復叮嚀,向死者之耳際說言。要在於其至極最後之一次出息未終之先,已得入於其靈識而生效,方能使之得度。又死者之出息將停未停即宜預移其體右側而作獅子臥式,其喉際靜脈管如有急跳亂動之狀,宜以指尖輕輕微按,以安止之。如死者欲深入睡眠狀態,務宜頻頻輕呼其名止之勿眠以諦聽囑告,一面以指輕按止其喉際靜脈管之跳動,此法能令其靈力活素不致附帶靈識降入下劣竅道;一經提醒,便可上趨頂門之梵穴,即能脫穎而出,於一刹那頃得睹必行始一閃放于中陰最初境之法界妙明清淨光。有情得度于中陰,此為最初最要關頭,故極宜注意者也。
死者至極最後之一次入息與其至極最後一次之出息中間相距之時間,即其此生之靈力活素最後貫注於其中樞靈脈穴道之惟一最後之一次,此之時間普通泛稱為昏厥或曰悶絕。然非至其最後之出息終了及靈識離體,出而不再入息者–尚未死。此種似死未死之時間久暫,與各個人體之四大色力及其靈力活素之強弱,乃至與平昔入定功夫,皆有正比關係;其色力靈力定力大者,則此之時間較長。故如上之最初導示須趁此際不計遍數繼續不斷而為之,出息終了後仍為之,直至其某一竅或多竅流淌一種黃色液時,始可休止。人于生時多所惡行,而色力及靈力活素乃至定功均薄弱者,流淌此液特速!最快者氣絕方一彈指頃,即流淌此液;稍優者能經食頃之久;總以愈緩愈佳,依密乘法典所述:人於氣絕後,靈識離體,未得立即認證解脫者,率皆經過一種昏沉迷惚境況。為時三日又半,至四日之久。於此期間,亟宜繼續不斷時時依下所述者,以導示之。
將死之人,如自己能察知死期已屆(察知死狀法極多,密乘有特別教授,大乘要道密集書中亦有此法少分),不待將絕氣時,即當自行作法,成就其入證實相光明之解脫。如覺恐因障礙而未能者,則當於身旁留得其金剛上師或金剛弟兄,為他力之幫助。此助法或作法之者,於其將死象徵次第現前,即須為警告曰:“今者,地大降于水大矣”等云云。
地大降于水大者:謂死者之體,忽爾覺受一種極強大壓力之痛苦。此外本書尚略去二句:一為、“水大降於火大”,謂死者之體,忽爾覺受猶如墜落冰水之一種至極寒冷之痛苦;又、“火大降於風大”,謂死者之體,忽爾覺受如被極狂烈之風,吹折其體,碎為塵埃,至極支解之痛苦。此諸覺受皆有外表可徵:如面部筋肉抽縮視聽不靈、呼吸阻困、喘急莫堪,等等苦狀,即其四大粗根解離之象徵也。(此但言四大,如明行道六成就法之中陰成就法中,則言五大,尚多《風大降於空大》一句可參讀彼書)
死者之死狀,一一呈現時,作法之人,即須軟語附其耳曰:
“善自作意!善自作意!”
如死者為師長前輩,則但加屬曰:
“師長”或“尊者”“請善專念作意!”
如屬師兄弟,或曾通之他人,則須導示之曰:
“善信某某:所謂死之一法,今臨汝矣!汝當專念,作意思維,而自念言曰:“我今者報盡命終之時至矣!我當以此機緣,實證菩提。普為十方世界一切有情,盡吾能力,使之一一同證菩提,廣行我之大慈悲願,達于至極圓滿地。”
善信某某:須知此正是為利樂一切眾生之妙明淨智法界體之實相,當為汝體自認證之極大機緣。汝唯專念作意,決勿失之交臂,且須自念言曰:“我至今雖尚未認證,然已瞭解中陰境中,有究竟真實之法界光明,任其現相種種,我惟認證投合其中任何勝上之一體,誓不舍離之。”
善信:汝如平昔有所修習,有何種種勝上妙嚴之本尊道場觀法者今時切宜憶念而修行之,堅固不舍。
上之告言,反復叮嚀,使垂死者明白入在耳識,印入心中,無一刹那涉及妄念,直至其死法決定完畢已。更加如下導示:
如死者為作法者之上師輩、喇嘛輩,或高德尊長輩,則但曰:
“師長”或“尊長”“請善專念作意,觀合住入根本淨光。”
若為同輩或他人,則須如左祥告曰:
“善信某某:一心諦聽,今者汝當證驗,由真實清淨之法界體性所發射而出之妙明淨光,汝當認知之,當證合之。善信!汝之心體,本元真空,無色無相,唯一真空,同此法界之真實體性,無二無別;但此空者,並非空無所有之空。所謂空者,無障礙故,無不照故,無不應故,大自在故,等同諸佛真實性故。又此心體,雖實空寂,而常攝照,雖常攝照,而實空寂,此寂與照,不可分離,即諸如來法性之身。又此心體,恒寂恒照,不生不滅,是即如來之無量光及無量壽。汝能得如此,一切已具。汝既知汝心性本空,同諸佛性,又此真空,即汝心性,汝即能入諸佛心中,和合無間,而一切成就。”
如上導示,務極分明清楚,反復述告,三遍七遍乃至多遍。則一者提醒死者之識神,猶如上師所導示於彼之入觀實相法;二者足使死者認證其本己心性與妙明淨光體者元本非一非異;三者本來面目既已當前明瞭,即可究竟合體於法界體性之智身,而安住彼岸矣!
(甲) 中陰初期 (七七日之前三日半或四日,藏文名此期曰“幾海”中陰)
以上所述,乃指死者,一經命終,即得體證於初次放光之本妙明淨之法性,而得度脫之境界。倘此初放淨光,未得體證之者,則于死法完全決定終了以後大約食頃餘久之時,淨光雖又複有第二次之放射,然死者通常不能如初見者之明,因其業力此際漸開始發生障礙。人於世間作業,或善或惡,每多畸重畸輕,則其命根業識,亦必隨其渙散之靈力活素,牽使之循右或左之靈脈穴道,經由相當之竅道,游離出體。然甫經出體未久,其業識必有一刹那,尚不昏沉迷惚,而頓覺清明。此一刹那之清明,可體證於第二次之淨光,但其能得體證與否,端賴于其宿習善惡業力,及其曾否有禪定修持及密法作觀等以為斷,故不一定也。又通常死者離體之業識,每自迷悶,且自計曰:“我豈已死乎?抑尚未死乎?”彼亦恍惚能見其親屬人等一一當前。此種昏沉迷惚之幾海境界中,尚無後述之喜怒諸尊及司命鬼王現前。在此期中,為此巴多脫卓法者如下:
若死者生時修習密法本有若干成就程度者,則此時仍可但用如上之極簡單之勸告曰:“善自作意!善自作觀!”等言已足。若其修習密法無何程度可謂成就,但亦曾受習且略有修作於其本尊道場觀者,則為如下之導示曰:
“善信某某:一心諦聽!汝今者當如昔所修作,入觀於汝某某本尊之曼荼羅道場觀,一心不亂,但作意專念,觀汝本尊,觀其猶如水中月輪。雖非實月,然了了月輪,與實月者無二無別。又必了了分明,觀汝本尊,如同真有生命之活體。”若死者為極曾通而未習密法之人,則可改雲:
“專汝心念,觀想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本尊即白色四臂觀音,今印一像於書首以便緣觀)。”
上之囑言,感示入于死者心識中,則彼之或將毫無把握以入中陰者,如是即當有確切之認識。
有人在世,雖曾從上師受學觀法,然徒未實修。斯時必再得其上師或同法已修習之金剛弟兄,一一從頭複說與彼之靈識,乃能收效;亦有受學密法作觀,曾經習練,然因病苦劇烈,心識中未能將幻法妄想之積習清除而即死者,則上之囑示,至為必要;複次,有人于所修持,縱頗純熟,然於戒律淨行,有所犯失者,則此囑告,萬不可少。總之人能觀入初曙之妙明淨光而解脫者,斯為最上等。如其未能則提醒其靈識導示之,使之能觀入次曙之清淨光明,仍得上等成就。蓋此際死者之身可謂之為方舍大種身之非大種靈識身,方不自知其已死抑未死。故若經導示如法,提醒其靈識,一時如所提醒者,正念觀想,則窮子歸來,投于慈母,與妙明淨性,和合不二,雖有業力,不能為阻。譬如日出,昏夜明破,妙明淨光,自能消滅業力之黑暗。又此際死者靈識,倏入新界,正自莫知所可,故必趁此以淨境之觀念,提醒之使作淨觀。淨念之觀成,則其業力自末由發生以牽引之入歧途也。
(乙) 中陰中期 (藏文名此期曰“踵倚”中陰)
倘雖經如上各種導示提醒,仍未得正念觀入實相光明者,則死者靈識,不久當降入中陰之中期名曰“踵倚”中陰者。至彼之時,死者平生業力,將逐一相逼而來,阻其入觀實相,故其解脫,自較初期中陰者更難。然此脫卓密法,仍可救度之;因此密法,有無上威力故,能救度利益至於一切究竟故。
死者之靈識於初期及中期兩中陰境方將轉替之時,如睡後方欲醒之頃,忽而頓覺較前清明,能了了見知棹上供設各品,有一部為自己而陳列–或此時有人徒其屍身脫衣物,或有人糞除其墊具臥褥等事,乃至或有其眷屬親朋向其屍身悲號哀泣。然因彼尚未完全脫其昏迷故,見彼哭叫者,竟一一答之。詎任彼答言,諸人無一理會彼者!如是彼懊喪莫可名狀,怏怏不樂,廢然欲他去。甫欲離去,忽焉所聞之聲、所見之光、所觸之焰,奇異莫名,驚懼恐怖,不知其可。當此時也,正宜為之作明白曉暢如下之導示曰:
“善信某某:汝之心識,切勿散亂。諦聽諦聽!
中陰法者,總有六相:一者處胎,二者睡夢,三者禪定止,四者報盡命終,五者命終入法界觀,六者又複轉生。
善信!汝今所經歷者,為上述之後三。即報盡命終,命終入法界觀,以及又複轉生之三種境界。自汝死至昨日止,其間已有兩次法界體性之真實妙明淨光,照臨於汝。惜汝不勝汝之昏沉迷惚,未得如所導示於汝者,以觀入而證合之。此時也,汝之初期中陰已過,汝已將入于中陰之中期矣!
善信!再勿昏迷,當一汝心念,諦聽我言:須知此後汝仍有觀入證合妙明淨光之機,但切勿昏迷,堅信遵從所導示於汝者。
善信乎!一切有情,生必有死,汝今所曆者,死之境界也,汝已脫離汝最近以前所生之世界。此非汝一人如此,同此世界中,各各有情,皆當如此,汝決不可有何癡戀怯懦貪著于此人生世界。汝縱再欲貪著不舍,已不可能,縱能得之,亦不過再度隨波逐流,於茫茫生死苦海,頭出頭沒,有何益樂?!故汝決不可癡戀怯弱,貪著於生死。最要者,念念不忘,皈命於三寶!善信!汝于中期中陰境界,如遇有足使汝驚惶恐怖、莫知所措者,有一偈言,無上秘密。汝堅誠持念,即可得度。偈曰:
善信!此偈義諦,至為要妙,汝當一心持念,牢記勿失,且了達之。如是勇往直前,則一切如幻境界,汝當認知之,而無複有所驚惶恐怖者矣!
善信!汝方作意欲抽身他去,汝必立即感受有法界真空性之無比大光,驟然閃亮,光芒眩耀,莫可仰視。如秋雲善變,忽現奇形怪相,咄咄逼人。須知此皆汝之自識所變現發射者,不必警恐,但如是認知之。又此極強大光焰照射之中,忽然帶有無比巨大之聲,千倍電雷之烈,此亦無非汝之自識變現而有,不必驚恐。須知汝今之身乃靈識之身,非複四大和合之血骨肉身,所有一切任何暴烈之光焰聲浪,固不能壞汝之靈識身,此種之身,實更無可壞滅死亡者。汝但如是知如是解,則汝自能認識種種幻相,皆汝自識變現所成,亦即汝之中陰現相。
善信!倘汝今時,尚自昏沉迷惚,不自振作,如是如實以認知之者,則汝生時所有修行之觀法定法,亦均徒為無益,而未能使汝得免於此幻相之驚恐。又汝若仍不明白瞭解上述偈文之義諦者,汝亦不能依此總持偈語以悟入實相之道,則結果汝終不免於生死輪回之苦趣而已。”
(子)首七期中 入觀喜樂部諸尊
今假定死者為一般極普通之人,為業障牽使,縱經上之數數導示,終未感入其心識。則此之死者必須經歷通常七七四十九日中末兩中陰之境界,除非彼能於中間任何一日,得如導示而忽然證合以得度脫,於是今當將七七日之逐日導示入觀法全部述明。今初述其首七期中,導示以使之入觀于喜樂部諸佛聖尊之法。作法者須逐日依法詳為導示之,俾得安然得度其業識幻情,或邪惑積習所妄認為難過渡之困難危險之境界。又下述之第一日者,須知非由死時算起,乃由死後之三日半或四日之時為始。通常死者于此時如從睡夢醒覺,確知已死,然其妄想未除;又亟欲求生之妄念,即於此時將發軔也。
“善信!汝於前此之三日半期內,乃在癡迷。今乃如夢初醒,必自驚訝曰:“究已發生何事乎?”
汝且諦聽:汝須認識此為中陰,生死業輪轉動之時也。汝於此中所當見者,將有種種光焰及各部聖尊。汝今所見,方如一片藍色之晴明天空耳。
善信!中央當現法界體性智種之發生佛土,此中當有毗盧遮那簿伽梵世尊,白色、坐獅子寶座、手執八幅法輪,與無上空性尊聖佛母相抱。此最勝雙尊之無上淨光,將由毗盧遮那世尊之心中發射,光藍色,燦爛眩耀,直射汝身,汝將不敢仰視。隨此藍光同時射入汝者,將有一種薄弱之白光,此乃天道之光。汝因業力所牽,或以法界體性智之藍光為強烈而懷恐怖,不敢觀入,欲逃避之,反于白光生喜樂心。但汝此時,切不可如此!不可於彼燦爛眩耀之藍光生驚懼心,惟當恭敬信受,堅固虔誠,而祈願之。須一心觀想此光即毗盧遮那世尊心中所放射,于中陰之險隘道中,來攝受汝者,乃毗盧遮那世尊之恩光也。至於彼薄弱白光,由於天道,汝不可喜樂求著於彼,否則汝雖得入天道,仍未脫出六道輪回。此為一大障礙,不可錯誤,不可怯弱,惟當一心欽仰皈命毗盧遮那世尊之藍色淨光,且隨吾誦偈可言曰:
如上祈願,汝當反復誠懇念持,則汝可為毗盧遮那心中證得法身佛性,住入中央密嚴淨土。”
倘縱經上法導令入觀,而死者之嗔心業障力強。口雖誦上偈,而心奪於幻境,仍自怯弱,未克悟入清淨法界體性,則第二日當有持金剛部主尊,及其眷屬菩薩,放光接引;然同時亦有其地獄業因力相牽引。於是作法者,當呼其名而示之曰:
“善信!汝心莫散亂,諦聽我言:此第二日者,將有根本清淨水大之白光發現。當此之時,寶藍色之東方,上勝妙樂國土,有佛名持金剛部主阿閦鞞薄伽梵世尊,藍色、手執五鈷金剛杵、坐象王寶座,與瑪嘛幾佛母相抱,與其眷屬地藏王及彌勒兩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納先瑪及補別瑪者,現在汝前,令汝之原本清淨識性,等同大圓鏡智體者,映入此持金剛部主尊心中,反射一種清淨白光。乃又有由地獄發出之一種如煙如霧之光,亦照汝身。汝為嗔心業力所牽,乃于白光生恐怖,而於地獄之煙霧光,反生喜著。汝切不可如此,汝當振作精神,不可喜著地獄之煙霧光,不可恐怖白光。須知此白光者,乃持金剛部主世尊之妙淨光,來接引汝,度汝于中陰狹道之恩榮光,汝當至誠皈依,投入之;其地獄之煙霧光者,乃汝嗔心業力之所積感,汝若誤著彼光,即入地獄道,一入其中,即諸苦無量,求出無期,故汝不可顧視,而當避此足以妨汝度脫之大障礙。汝當息止一切嗔念,毋自怯弱,惟一心竭誠致敬而皈向持金剛部主薄伽梵世尊,持念如下之偈言曰:
如上祈願,汝當反復誠懇持念,則汝可為攝入金剛部主心中,證得報身佛性,住入於東方上勝妙樂土。”
然有惡業障礙,及諸驕慢之人,雖經上法指導,仍未能一念觀于上述之白光而得度者。則第三日有寶生如來放光照射彼身,法當又呼死者之名,而示之如下:
“善信:一心諦聽!第三日者,當由根本地大中,射出黃色妙淨光。有南方眾寶莊嚴佛土之寶生如來世尊,身黃色、手執妙寶、坐馬王寶座,與佛眼佛母相抱,與虛空藏及普賢菩薩各有其佛母名瑪蓮瑪及杜別瑪者,以為眷屬,于其圓光聚中,放射平等性智之黃色光,其光焰各各毫端皆具無上妙寶,發光無量,燦爛眩耀,人莫敢視。此光直射汝身,然同時另有一種由人道放出之薄弱黃而帶藍之光,亦照射汝身。當此之時,由於汝之我執驕慢,或畏觀黃色大光,反喜著黃而帶藍色小光。汝不可如此,須知黃色強大之光,乃智慧之光,故必欽仰注觀,不可舍離。若汝能知此智慧光即汝之本智所射映者,汝即可與之合體,無二無別,即可頓證佛果。汝若未能如是認識,則汝當自念:“此乃寶生如來之恩榮光焰,我惟一心皈命。”此實即寶生如來之恩光,鉤召於汝,汝當信受。又彼黃而帶藍之弱小光者,乃由汝之無始我執種子,積聚發現,汝如仍喜著於彼,汝惟再向人道,再曆生老病死諸苦,自甘凡下之趣耳。此為汝解脫之大障礙,故汝不可怯弱,不可顧視於彼小光,惟當消滅我見、及一切偏執,振作精神,一心專念皈向寶生如來世尊,如下偈言,堅誠祈願曰:
恭敬虔誠,如上祈願,汝將為寶生如來尊聖雙身之圓光聚所攝受,證得報身佛性,住入於南方眾寶莊嚴佛土。”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上卷
如上觀法,雖屬心識怯弱,應亦得度。雖然,有種人等,即令如上指導入觀,而其惡業甚重,或犯戒誓,或向無修持者,仍不能悟入。其障深業重,由於貪慳所使者,則雖見淨光,終懷恐怖而避去之。是故於第四日,當有阿彌陀如來世尊,及其眷屬放光接引;同時餓鬼道,亦放業感之光前來攝取。則應如下作法,呼死者之名而導示之曰:
“善信:一心諦聽!此第四日,當有根本清淨火大之紅色光,由於西方紅色極樂淨土所放射,有阿彌陀如來世尊,身紅色、手執妙寶蓮花、坐孔雀王寶座,與白衣尊聖佛母相抱,與觀自在及文殊師利兩菩薩,各有佛母,名吉爾地瑪,及阿洛克瑪者,以為眷屬。此六聖尊之圓光聚中,放射淨妙紅光,照臨汝身,此妙觀察智光,紅色寶焰,燦爛眩耀,皆出生于阿彌陀慈父之心中。以其光焰強烈,汝或不敢仰視,但汝不可畏縮;同時又有餓鬼道之薄弱紅光,亦隨之照射於汝,汝不可著此,須振作精神,毫無怯弱。因汝之貪心業力,此時牽使汝畏觀眩耀之強大紅光,而喜著於弱小之餓鬼道紅光,則為汝之大障。汝此時應實心認識大紅光為智慧光,而觀入之,則汝當認證佛果。若汝未能認識,須專心誠敬,自念言曰:“此為阿彌陀世尊之恩光,我惟一心皈命。”須知此實阿彌陀世尊鉤召於汝之恩榮光,當敬謹信從,不可怯弱而思躲避。汝雖欲躲避,此慈恩之光,必仍不離汝,不可恐怖;至於彼薄弱之紅光,乃汝貪生死心之所感召,來相攝汝於餓鬼道中者,為汝解脫之大障礙,切不可喜著於彼。如喜著之,即為攝入餓鬼道,無量眾苦,再求解脫,窮劫無期。故汝此時不可怯弱,惟當誠信皈敬於強大之紅光焰,一心不亂,投入彌陀如來雙身尊聖體中,如下頌偈,堅誠祈願曰:
恭敬虔誠,如上祈願,汝將為阿彌陀佛尊聖雙身圓光聚所攝受而證得報身佛性,住入西方極樂佛土。”
依上法,應無不可得度者。然有有情,久狃貪欲,未得觀入,此惡業力並其嫉妒妄念不除,終不免於恐怖怯弱,未能為上述之光鉤攝入。於是遷延至第五日,此日當有不空成就如來及眷屬,放光攝受;然同時亦有阿修羅道之光相牽取。乃當作法如次:
“善信:一心諦聽!此第五日者,當有根本清淨風大之綠光,照射於汝,北方無上妙行成就佛土,有佛號日不空成就,綠色、手執交叉羯磨金剛杵、坐於上身人形下身鳥形飛空獸王寶座,與多爾馬綠色救度佛母相抱,與金剛手及除蓋障兩菩薩,各有其佛母,名扛得瑪及尼得瑪者,以為眷屬。此成所作智之妙綠光明,由無上妙行聚積之不空成就雙聖尊心中射放,有如使人不敢逼視之強烈虹光,直射汝身。汝或懼睹,然不可畏懼,彼即汝自清淨性中,所應同具之威光,汝當以無二無別之正念以觀入之;其與此同射,一種暗淡綠色光者,乃阿修羅道之光,為汝嫉妒嗔恨之心所感召,亦將同時照射於汝。汝惟無動於心,即汝意志低劣,亦切勿著彼,因汝若意志低劣畏懼強大綠光之眩耀而欲避去,反喜著于彼阿修羅道之弱小綠光,則將退墜。須知強大綠光,正是不空成就如來成所作智之智光鉤,須堅信之,不得引避,汝即引避,此光亦鉤攝不離於汝,汝勿畏懼;不可喜著阿修羅道之小綠光,彼為深強嫉妒之毒業力,來鉤引汝,汝若貪著入彼道中,則鬥爭無休,苦惱無量,故切勿喜著於彼,須止息妄念,勇猛直前,深信欲樂於威赫大綠光,一心不亂,注觀於不空成就如來,堅誠持念如下偈言曰:
恭敬虔誠,如上祈願,汝當為不空成就佛尊聖雙身之圓光聚所攝受,證得報身佛性,住入於北方無上妙行成就之佛土。
如上所述五日中導示入觀法,即屬有業力牽引者,應亦可觀入其中一尊。但能觀入任何一尊,即已度登彼岸矣!然有有情,雖經如上之連續導示,終不免妄執過甚,或于正智之淨信欲樂上,素乏習近,則如此之輩,根於惡習,懦縮于正智之光明,不為其光鉤攝,而自徘徊歧路,將自退墜。於是彼五方五佛,與其眷屬,猶複悲願不舍,於第六日,同時齊放光明;然同時彼諸輪回之業力光,亦複放射,此日當為作法,呼死者之名,而為如下之導示曰:
“善信!迄至昨日,五部佛尊,已曾一一放光,照攝於汝。惜汝宿障力故,使汝畏縮未得觀入,徘徊於此,以至今時。汝若明瞭,彼五佛光明,亦即汝自清淨識中映現而生者,則今時以前,早已可為五尊任何一者所攝入矣!今者汝當一汝心念,今者彼五佛之四智合體光明,同時再放,攝受於汝,汝當善自了知。又善信!此第六日者,彼五根本淨大之佛土,各色光明,同時再放–由中央法界體性智發生土中,有毗盧遮那佛,與佛母,及眷屬,來向汝放藍光;由東方上勝妙樂土中,有阿閦鞞佛與佛母及眷屬,來向汝放白光;由南方眾寶莊嚴土中,有寶生佛與佛母及眷屬,來向汝放黃光;由西方極樂淨土中,有阿彌陀佛與佛母及眷屬,來向汝放紅光;由北方無上妙行成就佛土中,有不空成就佛與佛母及眷屬,來向汝放綠光。善信!在此五禪那佛及佛母及大圓光外四隅,又有東南西北四門守護忿怒尊,共名曰勇勝者、摧壞死神者、馬頸王者、甘露瓶者;複有四門守護之女身尊,其名曰持叉棒者、持索者、持鏈者、持鐸者;複有六道之佛世尊,天道之佛名曰無上威權,阿修羅道之佛名曰堅固甲胃,人道之佛名曰釋迦獅子,畜生道之佛名曰不可搖動獅子,餓鬼道之佛名曰焰口,地獄道之佛名曰真實王。此守護四門男女八聖尊,及六道之導師六佛尊,及一切勇勝者皆來向汝放光。
更有具一切善,且為一切佛之父母,名普賢王如來,及普賢王佛母者,亦來向汝放光。
善信!如上一切佛部眷屬,共四十二尊,一一皆即汝自清淨心菩提種類性所出生者,皆來放光相攝,汝須善識之。
善信!此諸勝上境界,原本非在汝之身外也,汝之自心四周及中央,即彼五方五部一大曼荼羅也。彼諸尊者亦非由他處而來,原本汝自心清淨識所變現,汝須如是覺知之。
善信!諸尊之體,非大非小,皆應感而有其大小;各別莊嚴,各別其色,各別其坐式,各別其寶座,各別其所持之標幟。又善信!此曼荼羅諸尊,共有五圓光,每一圓光內,有一雙身佛尊像,其眷屬菩薩,惟四方圓光有之。男身菩薩,形同其佛父;女身菩薩,形同其佛母。此諸佛菩薩聚,共成一大曼茶羅,向汝密集放光攝照,即汝身相依以為依怙者,汝須如是覺知之。又善信!此時各部依怙諸尊,又各于心中放出光明,聯合而為四智之和合光,猶如日體光明,系組合各色光線而成者,向汝直射,照耀汝心之光體。若分析之:則有達摩馱睹智之藍色光,如倒置青藍寶石製成之圓底杯,作光球之中心;其周圍複繞有較小之同色光球,其各小光球之周,複繞無數之光星,層層之光球光星,周匝圍繞,成一無比眩耀之藍光圈,向汝直射。又有金剛薩埵心中之大圓鏡智白色大光明聚,如倒置玻鏡製成圓底杯形,亦周匝圍繞無數無量之白色光球與光星,放射無比眩耀之白光,向汝直射。又有寶生佛心中之平等性智大黃色光明聚,如倒置黃金製成圓底杯形,亦層層周匝圍繞無數無量之黃色光球與光星,放射無比眩耀之黃光,向汝直射。又有阿彌陀佛心中之妙觀察智大紅色光明聚,如倒置珊瑚寶石圓底杯形,亦層層周匝圍繞無數無量珊瑚色之光球與光星,放射無比眩耀之紅光,向汝直射。上述各色光明聚,同時直射汝之心中。然須知此之各各光明,來相照攝於汝者,並非由他處來,乃汝自清淨心智所映現,以故汝又不可矜持之,亦不可懦怯畏懼,惟當制伏沉掉,安和身心,以住於三摩缽提觀。住此觀時,則所有各相及光,自與汝體融合不二,而攝汝入佛地矣!何故此時獨無成所作智之綠光來照攝於汝,則因汝之心智本能,現已表示,猶未發達至與彼相應之程度故。
善信!此即所謂四智之和合光,由其引攝,即能得達所謂經金剛薩埵而趣入之內乘果道。當此時也,汝如曾習密法者,或能憶及汝之上師,所授汝之作觀法。汝如領會所教汝作觀之作用者,汝即能認識此各各光明,為汝內心之光所映射,一望而知彼等為汝之舊友,深信無疑,一見如故,直同遊子之歸家見母也。
複次,汝如能信解般若實相,真空不空、無有一異者,則汝於自心體中,自能得安詳之三摩地,舉體投合于圓滿覺性,證得報身佛果,而不退轉矣!雖然,善信乎!同此智光放射者,須注意又有彼六道之幻色光。彼光之色狀何若?則由天道出者微白,阿修羅道出者暗綠,人道出者淡黃,畜生道出者呆籃,餓鬼道出者呆紅,地獄道出者如煙霧是也。此六道劣光,與諸智光,同時雜射,汝勿恐懼,亦勿為所動,但自鎮定,住於正念,切勿于彼清淨熾盛大智光明,生怖畏心,而於彼六道不清淨之劣小光,反生染著。苟如此者,一為彼六道之光所引入,則又被轉入生死漩渦,頭出頭沒,無窮苦惱,又將經歷,而難出離。善信乎!倘汝忘失汝之上師所予汝之要妙教訓者,汝將于智光生怖畏,反于六道光生染著。切不可如此錯誤!須竭誠致敬,信彼熾盛之智光,堅汝信心,作是思維曰:“五方佛之大悲智光,已來照我,已發悲願度我,我誓皈依。”一向汝心切勿為彼六道不淨幻色光所牽引,但一心敬向五方佛及及佛母而念持如下之頌偈曰:
死者一心專念於上偈頌,即自認識內心光明,與淨智光無二無別,與之合體,而頓證正覺。雖普通行人,專念此偈,但能竭誠堅信,一心皈敬,亦得度脫。即屬根性下劣者,專念此偈,亦能仗此威力,閉塞六道之門,豁然心開,了了于四淨智和合光明,攝入于金剛薩埵之真空妙智海中,而登正覺。如此者,雖有多眾;但有最極下劣之根性,宿業極重,于聖教徒不生信隨喜,且於戒多犯,則此輩因其業力太重自障過深,一時仍莫能認識,縱經如上所述這祥明導示,仍自迷離不辯,徘徊遷延,遂不免落後而每況愈下矣!
至第七日,則有由聖樂土出生之持明部諸尊,來相接引;同時由妄情愚癡所本釀生之畜生道,亦來牽攝。此日應示入觀之法,呼死者之名而告之曰:
“善信諦聽!此第七日者,將有清淨識種之各色光明,向汝放射;即由聖樂土出生之持明部諸尊,來相接引於汝.于一大曼荼羅之中心、大圓光聚中,有曰‘蓮花舞主’之持明部最上成就主尊,放射五色光明,有紅色之紮格尼天母抱之。持明主右手高舉,作降伏手印(無名指屈入掌心,中指與大指相撚,食指小指伸)持偃月寶刀;左手執持人骨碗,內盛血物(此表甘露),作歡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羅東隅,有曰‘地居’之持明主,白色、放光、笑容,有白色之紮格尼天母抱之。持明主右手高舉,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寶刀;左手執持人骨碗,內盛血物,作歡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羅南隅,有曰‘住壽威權’之持明主,黃色、笑容、放光,有黃色之紮格尼天母抱之。持明主右手高舉,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寶刀;左手執持人骨碗,內盛血物,作歡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羅西隅,有曰‘大手印’之持明主,紅色、笑容、放光,有紅色之紮格尼天母抱之。持明主右手高舉,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寶刀;左手持人骨碗,內盛血物,作歡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羅北隅,有曰‘自成就’之持明主,綠色、笑容、放光,有綠色之紮格尼天母抱之。持明主右手高舉,作降伏手印,持偃月寶刀;左手執持人骨碗,內盛血物,作歡舞式,其光耀直射汝身。
曼荼羅之外周,圍繞上述五大持明主,有其他無數紮格尼空行天母,所謂八大屍陀林紮格尼、四部紮格尼、三處紮格尼、三十聖地紮格尼、二十四朝參地紮格尼等,又有男女大勇將、擁護正教武士,擁護正信武士,各各具足六種骨制之莊嚴品,有大鼓、腿骨號筒、頭骨小鼓、羅洽皮之大小旗幟、人皮傘蓋、人皮旗幟、人油香膏,以及無量無數之音樂,充滿宇宙,使之震盪,作種種舞蹈,以歡迎接引具正信者,而懲治不具正信者。
善信!此五清淨識種之俱生淨智,發為五色光芒,晃耀放射,猶如無數色絲,蕩漾空際,令人警眩,莫敢逼視者,將由諸持明主之心中發放,直射汝身,汝或不敢用目直視;而同時又有由畜生道發出一種呆藍色光,隨同淨智之光,向汝放射。由於汝之妄念邪執,汝將怖畏于彼五色智光,而欲避之,反為畜道弱光之牽引。然不可如此,不可怖畏于彼智光,須知彼即汝之本心淨智光明。又于彼智光放射時,必有一種真性巨聲,千倍雷鳴之甚!此巨大聲響中,汝且聞有如喊‘殺’‘殺’之極可怖畏明咒聲,汝亦不可畏彼。須知此亦由於汝之本體,內淨光明而來,不可為畜道弱光所惑,不可自示怯弱,否則一為畜道引入,汝將墮入種種殺死苦、癡暗苦、聾啞苦等,求出無期。汝惟一汝心念,至誠信仰彼赫耀之智光,屏盡妄念,而自思惟曰:‘今者持明諸尊、勇勝諸尊、紮格尼諸天母等,已皆降臨,接受於我。我惟皈依,倚為恃怙。因我直至今日,雖經三世五部佛尊,皆已不舍悲願,放光接引;而我未悟,自失救度,我何愚耶!?我今惟願持明部諸尊,不舍悲願,即此擁持於我,以智光鉤,將我鉤住,使我不復下墮,引我以入聖樂土中。’專心致志如上思惟。複至誠懇切,誦下偈言曰:
恭敬虔誠,如上祈願者,不久即得舉體合入,大圓光聚中,持明主尊之心內,往生淨智樂土,可無疑也。即使十惡五逆,邪執重熾已極者,但能於此日,如實認識,亦能於此得度。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上卷 004(醜)次七期中入觀忿怒部諸尊
上文所述,喜樂部諸尊,現前于中陰境界者共有七次,於其任何一次之入觀導示,若死者之靈識,能隨導示,如實認證,自得度矣!如是得度者,固已為數極多;無如有情業惑,無量無邊,其惡業邪惑,染執深強者,則其無明妄念,難破離故,一時不進不退,而終久仍未免為惡業所惑,使之落後,如是者,為數亦複無量無邊。是以雖經如上所述,喜樂部諸尊,現前接引,而尚自有其未能證入之者。於是繼續當有五十八尊,住智火輪,忿怒飲血之變化身,現前攝引。此忿怒飲血之變化身,須知即是喜樂部諸佛聖尊之示現。其部居方位,無二無別,特變現之形貌相狀有不同耳。忿怒諸尊現前時之中陰境界,既有更覺可恐怖之相狀,則認證之者,亦自較難。又死者之靈識在中陰界中,昏迷複清醒,清醒複昏迷,極不安定,極不自在,但求于其一度清醒之際,能具少分之真實認辯力,即可得度。故諸部聖尊,弘慈不舍,變現諸相,一再施放恩榮威光,使之認證有多方,且亦即使之能數數警覺而勿長久昏迷也。是以有情至此境者,如未嘗習聞此等法教,則縱令其曾聞如海之教理,亦徒無益。每有持津清淨,擅長顯說者,於此“脫卓”密法,未曾見聞,一至此境莫知義趣,難免以未能認證解脫故,而惟輪轉於生死途中。至於普通世俗,更為堪虞!蓋其一至此境,妄生恐怖,但欲妄想逃避,倉惶失措,即複墜入其惡業牽攝之惡趣而受苦無量求出無期矣!但在修持密乘行人,除其最少數之最少數外,一見此忿怒飲血諸尊現前,因習見故,如舊識相逢,一念淨信其即為彼之本尊怙主等,即能觀入而證合一體以解脫矣!因彼在生時,於此忿怒飲血諸尊,或曾如法修持供養觀想等儀軌,或至少曾瞻觀於其同樣之繪畫塑造諸像,均得一見如故,此修持密法之所以特別殊勝也。
複次,每有持律比丘、顯說法師,當其在世,戒相清潔名稱高美,開演教理才辯優長;但于此“脫卓”密法,乃至一切密法,從未聞習。及其死後火化,曾不見其火端有何圓光,骨上有何殊勝跡相。此則因其對於密法,從不信仰,甚或譭謗,從不請受密法灌頂,亦從不瞻睹密乘聖像。一旦于此中陰界中,驟然見之,不惟毫不認識,且或發生仇異見解。此種仇異見解一生,愈促其墮入苦趣,當然火化無光,骨亦無相矣!
修持密乘行人,除其絕少數之絕少數外,縱使其缺乏禮儀精勤及起居習慣不合律教,或于所受學者修而未成,亦萬不可輕視疑議之,為密法能加持不思議故!依於密法能不失其成就解脫于中陰境故!故密乘行人,生時所行,容或有不嚴整;然於死後火化,往往有其瑞相,如圓光骨相等,則因密法有不可思議之力能故。至若較高于極普通之密乘行人,謂于本尊觀及大儀軌即或各本尊之簡略儀軌,乃至最少於一本尊之心中心咒,如所傳習,修得圓滿之度,則彼不致於深入第二七日之踵倚中陰,至少亦能於首七之末攝入於持明成就聖樂土。如此之成就者,自必有其瑞相–如天空晴朗無雲、發現虹霓之圓光、太陽放射霞彩、異香天樂盈空,乃至火化後骨現殊勝之跡相等。
由是言之,此中陰救度密法者,于戒律師、講教師、犯戒之密乘行者,及普通世俗等人,尤為極必需要者矣!
至若于“大圓滿”及“大手印”等之無上瑜伽法門,曾經如法承傳修習有成者,則可無須乎此法。因其命終之頃,即可證入清淨光,得法性身;或任運以入“踵倚”之中陰,睹喜樂忿怒諸聖尊,亦可自在取證勝報身;即或以願力,更入“悉罷”之中陰,亦自一切認證,隨其意樂宿願,取證適合之上妙化身,自在轉生。再值遇且堪任持于正法,以上弘而下化,享受其圓滿善慧勝業之持續於無限也。
然而此“脫卓”救度中陰法者,又妙在不假禪定,但憑耳亦可得度,且能攝引任何大小惡業凡夫同入金剛果乘道,又能令已否入密乘之人因行雖異果亦無差,但能刹那認證即能刹那成就于圓滿覺道。故一切人等,遇此妙法,即同已得必不退墮惡道苦趣之一大保障。又此妙法與佩帶於亡人身上之“搭卓”咒本同使用之,則同金器更飾以珍寶莊嚴尤增上其勝妙也。
已上概說“脫卓”法之殊勝竟。以下當述“踵倚”中陰之後段自第八日至第十四日期中,忿怒飲血諸尊現前時,逐日導示死者之法。
作法者呼死者之名,如下導示之曰:
“善信某某:一心諦聽!
因汝未能認證于上述喜樂部諸尊,故汝徘徊自誤至於今時。今此第八日者,有飲血忿怒諸尊,現前放光,來相攝受,汝當聽我導示,專一心念,以認證之。
善信!此大光榮主尊名曰‘白堅波補達黑嚕嘎’者,深棕紅色、三面六臂、四足穩立,右面白左面紅中面深棕紅色,周身智火焰射,共九目,皆大開睜,放光可怕。眉毛光閃如電,利牙外露,發粗大之聲而吼曰:‘阿-拉-拉’及‘哈哈’,聲調尖銳。發作紅黃色,直向上豎亦放光焰。載幹骷髏於首作日月形之莊嚴,腰系黑蛇及鮮活人頭以為莊嚴。右上手持法輪次持刀次持斧;左上手持鈴次持人腦蓋骨碗次持犁耙。抱持大忿怒佛母名“補達卓地爍哩瑪”,佛母右手抱佛頸,左手奉佛口以滿盛血物之紅顱器,搭嘴咂唇之聲極粗大。兩尊又同低轟聲如雷連鳴,每一毛孔皆放智火光焰,每一光皆有熾燃之金剛杵。兩尊抱持而立,各以兩足一卷一伸立一臺上,台為有角鷹王所負載。此皆從汝腦之中央所出生者,了了放光向汝照射,勿怖勿畏。須知此即汝之自識所變現,體無有二,即汝之本尊怙主,故勿怖畏。且此實即毗盧遮那如來及佛母之清淨雙身相,勿生恐懼。汝若認之,即得俱時解脫,而證入佛之勝妙報身。”
惟於上述中央佛部變化忿怒身,如生恐怖心,妄想引避,未得證入之者。則第九日,當有金剛部變現之飲血忿怒尊,現前放光。於是導示如下曰:
“善信某某:一心諦聽!此金剛部飲血怒尊名‘薄伽梵縛折羅黑嚕嘎’者,身深藍色、三面六臂、四足穩立,右面白左面紅中面深藍。右上手持金剛杵次持人腦蓋骨碗次持斧;左第一手持鈴次持人腦蓋骨碗次持梨耙。抱持佛母名‘口縛折羅卓地爍哩瑪’,佛母右手環抱佛頸,左手奉佛口以盛血之紅顱器。此之雙身忿怒尊,由汝腦中東隅出生,放光向汝,汝勿怖畏。須知此皆汝之自識變現,體無有二,亦即汝之本尊怙主,勿生怖畏。且此實即金剛薩埵及佛母之清淨雙身,汝勿恐懼,如實認識之,即得俱時解脫。又汝既識知即汝之本尊怙主,當如是稱念之,即得與之證合一體,而成就佛道。”
如為業惑力所障,于上述金剛薩埵變現之飲血忿怒尊,亦生恐怖,妄想引避而未得證入之者。則第十日,當有寶部變化之飲血忿怒尊,現前放光,此時應為如下導示曰:
“善信某某:今第十日者,有寶部飲血忿怒尊,名‘薄伽梵羅特那黑嚕嘎’,黃色、三面六臂、四足穩立,右面白左面紅中面深黃。右上手持寶次持三叉棒次持短棍;左上手持鈴次持人腦蓋骨碗次持三叉棒;周身智火焰射。佛母名‘羅特那卓地爍哩瑪’,右手環抱佛頸,左手奉佛口以貯血紅顱器。此聖雙身由汝腦中南隅出生,放光向汝,汝勿怖畏。須知此皆汝之自識所變,體無有二,即汝之本尊怙主,故勿怖畏。且此實即南方寶生如來及其佛母之清淨雙身,勿生恐怖。汝如認識,則汝之解脫,同時而得。汝既知其為汝之本尊怙主,則一心稱念之,汝即得證合一體,而佛道成矣!”
雖經如上導示,仍有妄執,生恐怖心,引避而未證入之者。則第十一日,當有蓮華部變化之飲血忿怒尊,現前放光,於是導示如下曰:
“善信某某:今第十一日者,有蓮華部變化之飲血忿怒尊,名‘薄伽梵珀瑪黑嚕嘎’,黑紅色、三面六臂、四足穩立,右面白左面藍中面深紅。右上手持蓮華次持三叉棒次持棍;左上手持鈴次持人腦蓋骨碗內滿盛血次持小鼓。抱持佛母名‘珀瑪卓地爍哩瑪’,佛母右手環抱佛頸左手奉佛口以貯血紅顱器。此清淨雙身聖像,由汝腦中西隅出生,放光向汝,勿怖勿畏。須知此為汝自識變現,體無有二,又即汝之本尊怙主,故勿怖畏。且此實即西方阿彌它佛及佛母之清淨雙身,汝應信樂,勿生恐懼,如是認識,汝即得俱生之解脫。又既知其為汝之本尊怙主,汝當敬信之,一心稱念之,即得證合一體,成就佛道。”
縱令如上導示,若仍為幻執牽使恐懼退避,未得證入之者。則第十二日,有羯摩部變化之飲血忿怒尊及眷屬名“起哩瑪”“塔門瑪”及“汪取瑪”等,現前攝引,應為導示如下曰:
“善信某某:此第十二日者,有羯摩部之忿怒尊主尊名‘薄伽梵羯摩黑嚕嘎’者,深綠色、三面六臂、四足穩立,右面白左面紅中面深綠,像極威猛莊嚴。右上手持刀次持三叉棒次持短棒;左上手持鈴次持人腦蓋骨碗次持犁耙。抱持佛母名‘羯摩卓地爍哩瑪’,佛母右手環抱佛頸左手奉佛口以貯血之紅顱器。此雙身聖像,系由汝腦中北隅出生,放光向汝,汝勿怖畏。且此實即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及佛母之清淨雙身,即汝之本尊怙主,勿生恐怖,惟當信樂之稱念之。又即汝之自識所變現,體本無二,汝當如是認識之,即得與認識俱時而解脫,與之證合一體,成就圓滿佛道。
複次,善信!汝當善憶汝之上師所教,謂凡觀想而成之本尊,無不由自識變現而生。此至要妙,譬如獅子之皮,知之者一見而認知其為一皮耳,有何恐怖?!但未見未知者,一見則不免恐怖心生,然若經人詳告以彼非獅子惟是空皮,彼亦即無恐怖。此與今茲所見忿怒尊者,同一其理。人驟見此飲血忿怒之相,其體絕大,肢分亦龐碩無比,全身之量幾等天空,不期恐怖心生。惟經導示,告以此即汝之本尊怙主,即汝識體所變現,汝即可如是認識之。因其為汝本元妙明淨心之所出發,有彼光明惟未照射,謂之‘母’清淨光。今由母生子,即發生彼‘子’清淨光。有‘子’愈顯‘母’,故子母兩光,同時出現無二無別,是謂‘俱生’淨光。其根本原來不外汝之自識,故雲汝但認知即能證合一體,無二無別,即得解脫矣。”
倘經如上詳示,仍有未能認證之者,則縱屬不無善行之人,亦甚堪虞其不免於為惡業幻執,牽使退墮,淪入生死海中之苦途。於是複有種種忿怒外護尊,現前攝護之。此諸外護,亦由腦部發生,於此第十三日現前者,當有八忿怒名“起哩瑪’等,及種種異類首女人身之“塔門瑪”等亦八尊,兩層繞護,各按八方部位。此日作法者,應呼死者之名如下導示之曰:
“善信某某:今第十三日矣!汝如仍懷觀望,則有種種善護之忿怒尊,現前為汝之依怙,名起哩瑪及塔門瑪等,亦由汝之腦中發生,亦即諸忿怒主尊所分化示現。汝勿恐怖,但當如實認識,仍能證入清淨之解脫道。一心諦聽!吾為詳述如下:
善信!由汝腦中東隅出生者,有白色之起哩瑪者,右手持人屍及棒,左手持滿貯血物之人腦蓋骨碗,現前放光,映射於汝,汝勿恐怖。複次,由南隅現前者,有黃色之糾哩瑪,持弓箭欲射;西隅者,紅色之紮木哈,持水中巨獅皮之旗幟;北隅者,黑色之比達裏,持杵及貯血之人腦蓋骨碗;東南隅者,紅色之補迦瑟,右手持肚腸,左手摘取之放口中嚼食;西南隅者,深綠色之嘎什瑪哩,左手持貯血之人腦蓋骨碗,右手以杵攪之,且狂喜而飲;西北隅者,黃白色之藏達利,由一屍身扯脫其頭已,右手摘取其心,左手舉屍腔向口吮食其血物;東北隅者,深藍色之司馬刹,亦由人屍扯頭而食。此八方之善護忿怒尊者,圍繞於前述五方五佛變化之忿怒尊,汝皆不可恐怖,惟一一認知之。
複次,善信!外繞於上述之八忿怒尊者,又有女身異類首之八忿怒外護,皆名‘塔門瑪’,亦皆由汝腦中之所出生。東隅者,深綠色、獅首,兩手叉胸際,口含人屍而食,振動其長鬣毛;南隅者紅色、虎首,兩手叉胸下,露其牙根,怒目切齒;西隅者,黑色、狐狸首,右手持匕首,左手持腸,刳吮其血;北隅者,深藍色、狼首,兩手方扯碎一屍,怒目而視;東南隅者,白黃色、禿頂大兀鷹首,肩背一大屍,手持人骨架一全副;西南隅者,深赤色、食屍之大鳥首,亦於肩上負一大屍身;西北隅者,黑色、大烏鴉首,右手持刀,左手持人腦蓋骨碗,內滿貯心肺而食啖之;東北隅者,大梟鳥首,右手持杵,左手持刀,插入肉而食之。
以上八忿怒飲血尊,圍繞于第二外周,形相極兇猛,汝切不可恐怖。須知亦皆汝自識所變現者,一一認識之,自可得度。”
“善信!此第十四日者,汝之腦中又複出生有四門守護之女身異類首之忿怒尊者,現前映射,汝皆勿生恐怖。其守東門者,白色虎首持捧,左手且持貯血之人腦蓋骨碗;守南門者黃色豬首持索;守西門者紅色獅首持鏈;守北門者綠色蛇首持鈴。其各各左手亦皆持滿貯血之人腦蓋骨碗。善信!凡此之一切忿怒尊,皆汝之怙主,亦皆汝之本尊所示現,亦即汝之自識所映變,當如是認識之,不可恐怖”善信!上述者連前五方佛之變化忿怒雙身,共有三十,此外更有最外周之二十八女身忿怒‘瑜祗尼’,亦異類之首,每方六尊,四方共二十四尊。又四尊守護最外之四門,凡此五十八忿怒尊之一大曼荼羅者,全由汝腦中出生,全為汝自心識所變,故不可絲毫恐怖。如汝在生,已由上師傳授此種觀想,汝須憶念,此正是時,好自認識之證合之,自得成就佛道。善信!此二十八尊忿怒瑜祗尼者,其形色頭首名稱及所持器杖,詳如下述:
東方現前者
深棕紅色犁牛首‘羅洽’瑜祗尼,持杵及人腦蓋骨碗。
紅黃色蛇首‘巴羅嗎’瑜祗尼,持蓮花。
綠黑色豹首‘大’瑜祗尼,持三叉棒。
黑色猿首‘探討’瑜祗尼,持輪。
紅色雪山熊首‘童真’瑜祗尼,持短矛。
白色熊首‘陰得羅’瑜祗尼,持腸索。
南方現前者
黃色蝙蝠首‘歡樂’瑜祗尼,持匕首。
紅色水居獅首‘安樂’瑜祗尼,持香爐。
紅色蠍首‘盎姆哩打’瑜祗尼,持蓮花。
白色鳶首‘月’瑜祗尼,持杵。
黑綠色狐狸首‘杖擊’瑜祗尼,持捧。
黃黑色虎首‘羅洽西’瑜祗尼,持貯血人腦蓋骨碗。
西方現前者
綠黑色兀鷹首‘食者’瑜祗尼,持小杖。
紅色馬首‘歡樂’瑜祗尼,持無四肢之屍身。
白色鷹首‘偉大’瑜祗尼,持棒。
黃色犬首‘羅洽西’瑜祗尼,持杵及匕首。
紅色高冠細頸曲喙烏首‘欲取’瑜祗尼,持弓箭射。
綠色大鹿首‘保財富’瑜祗尼,持寶鼎。
北方現前者
藍色狼首‘風’瑜祗尼,持小旗。
紅色大灣角山羊首‘婦女’瑜祗尼,持尖端之木棍。
黑色野豬首‘豬’瑜祗尼,持牙根串成之索。
紅色鴉首‘霹靂’瑜祗尼,持孩屍。
綠黑色象首‘大鼻’瑜祗尼,持屍及人骨碗盛血飲。
藍色蛇首‘水’瑜祗尼,持蛇繩。
守最外周之四門者
東門--黑色杜鵑鳥首密意瑜祗尼,持鐵鉤。
南門--黃色山羊首密意瑜祗尼,持索。
西門--紅色獅首密意瑜祗尼,持鐵鏈。
北門--綠色蛇首密意瑜祗尼,持鈴。
以上二十八尊忿怒瑜祗尼者,一一又皆由於諸忿怒本尊之自性身所流出示現者,當如是知之。
複次,善信!所有一切喜樂部諸聖尊,皆從一切如來體中寂而照之真空自性身所出生;所有一切忿怒部諸聖尊,皆從一切如來體中照而寂之悲智自性身所出生。此根本義諦,尤所當知者也。
善信!汝若不明了於此之根本義諦,汝自難免有所恐怖,如是汝之業惑不已,則結果諸苦更將無窮。汝若於此一切飲血忿怒諸尊之真實體性,尚未明瞭,妄生恐怖,或疑懼不信,汝則尚在昏迷;汝既神識昏迷,則必刹那刹那不停幻念,汝之結果,終不免長劫沉淪於輪回苦暗之途而無休止。但汝若能如所導示,真心信樂,如實認知,毫不畏縮,毫不恐怖,汝即得於刹那間證合一切真實自性身,而永遠超出輪回生死之束縛。所謂解脫自在之要妙道,即此也。
複次,此一切現前之喜樂忿怒諸尊,身量之大,有其三種:最大者長齊天際,中大者等‘咪廬’山,最小者亦有汝體十八身直疊而上之高。於此偉大驚人之相,汝當毫無恐怖,且即假令汝目所見一切宇宙現象皆瞬息改觀至於如此之可驚異者,汝亦勿恐怖之。何以故?已曾導示於汝,謂皆汝之自識所變現故;汝如是認識之,汝即得同時成就佛道故!所謂‘於一刹那成就菩提’之要妙,即在於此。是故善信!無論若何可怖可畏之境相,現在汝前,汝當勿忘於皆汝‘自識所變’一法句,以認識之。汝若妄生恐怖,尚不能認識於前述一切喜樂忿怒諸部聖尊,則諸喜樂部聖尊,立即又由其自性身中,變現出生所謂‘嘛哈嘎拉’更形兇惡莫當之相。而諸忿怒部,亦立即更變現而為‘達嘛羅甲’之司命鬼王等,尤其無比之忿怒兇惡!!斯時汝神識中,惟有‘嘛羅’之種種幻妄,而汝遂亦長劫淪入生死苦海極難自拔矣!
複次,善信!人如不能認知其自識真相者,無論彼於佛之顯密教乘,如何博學,縱令其勤苦修行達於一劫之久,亦不能成佛道。故此認知自識真相一法門、一法句,是為最極要妙之最極要妙。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上卷 005
又人於死後,‘踵倚’中陰界中,苦始終不能認識證入喜怒諸尊清淨智體,則有司命鬼王及其獄卒等,降臨彼前。此諸鬼王卒等身量之大,亦如喜怒諸聖之足可驚人:其最大者長齊天際,中大者等‘咪廬’山,最小者亦有人體十八身直疊而上之高。且其數量充滿空間,無比兇惡,常時咬牙切齒,怒目眩耀,腹大腰細,形極醜惡,亂髮結頂;手中常持記人業行之牌,常作極粗厲之聲而呼吼‘殺’‘打’,且常吮吸鮮活人腦汁及血、活撕人體斷其身首肢分,又剖其胸腹取食心臟、等等兇殘。善信乎!倘汝今者竟遇有如上述之司命鬼王卒等,現前臨汝時,汝亦勿怖勿畏。須知汝今所有之身,不過一種業力執持之意生身,即令為所殺砍碎割,更無所謂亡減,究其實際,汝身本空,無有物體,何所恐怖之有?!且汝須知:此鬼王卒等之身相種種,亦即汝自識之所變現,其相兇惡,其體亦空;空能壞空,無有是理!且除汝能變之心識而外,凡所有一切所變現者,即如前述汝知之一百一十喜怒諸尊,乃至如汝今所見鬼王卒,皆與汝識體之自性,不二而二,二而不二。汝如能即認識,恐怖即消,恐怖一消,清淨實相仍得證入,而仍能成就佛道。
善信乎!汝今切宜如上種種導示,振作精神,專一心念毫不恐怖,毫不懼畏,毫不妄想,毫不疑慮。但信樂憶念於上述所有一切諸喜怒聖尊,即是汝之怙者本尊,而自想念曰:
‘我惟皈命,于諸怙者’。汝又必深心信樂皈命三寶,隨汝素所修行之某某本尊(或觀世音菩薩),一念堅誠,稱其聖號,如下祈願雲:
此四句後,再加入‘一心皈命某某本尊之聖號’(或‘一心皈命聖觀世音菩薩’),接下祈願雲:
次則堅誠信樂於一切喜樂怒諸尊,如下總祈願雲:
如上祈願偈言,汝當竭誠致敬,以奉持之,則諸恐怖,自當消滅。報身佛土,即可證入,勿生疑惑,但心維口誦,念此偈文三或七遍。”
無論人之惡業若何重大,餘業若何眾多,如上導示,應無不能令其解脫。若竟有雖經如此導示,仍為惡業邪惑遷延,則其再將降下而入之中陰名曰“悉罷”中陰。雖彼中淪入生死苦趣之險,更有堪虞,但仍有法令其得度,或避下劣而趨上勝之生途,此之種種作法,詳於下卷中。
無論于聖教何宗修行者之程度如何–或為廣博、或為狹淺–,于其死時及死後,多少不免有其業惑發生。故救度中陰之“脫卓”法,極為重要!有成就於禪定之人,禪識甫行離體,真性淨光即可現前,故要在於生時,取得經驗,得此經驗且能認知其自識性相者,則於臨欲命終淨光初現時,自能大得其力。又生時於密乘妙道曾習作觀或有成就者,則於踵倚中陰境喜樂忿怒諸尊現前時,尤具助力。故此“脫卓”法所示作觀之訓練,于人生時亟應修學,受持之、讀誦之,每誦三遍明白瞭解紀念於心,且須牢固記憶,乃至即令忽然而有數十百人追取其命時,亦不忘失。此法名曰從聞得度者,因其雖在五無間大惡業之人,一經聞在耳識,亦得超度。故此法寶,應常於大眾中,宣讀之、解說之,縱令一次入於某人耳識,即令彼一時或未深思,當其死入中陰,亦能憶及。因人于中陰界中之記憶力,九倍生時之強故。又于病榻之側,應誦此法;一切死體之前,亦應誦之。有緣遇此妙法之人,極堪慶倖,非有福德善根,極難得遇,縱得遇之能瞭解者尤為更難。但能一聞即信受奉行,必獲解脫。故此微妙殊勝之法,極宜珍寶之也。
以上為“于中陰界中導示入觀實相法”,亦名“從聞得度及依止得度于中陰之妙法”。
解脫救度密法“上卷”完
(附錄)
念無常頌(能海法師譯)
目錄:西藏度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