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韻母、聲調急速連續拼合並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
一般說的漢語所指的是普通話,但嚴格意義上普通話是以漢語的一個方言制定的標準。漢語包括普通話、粵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漢語及漢語方言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和一些附加符號表示漢語的發音。對應漢語音系學(現代音韻學)的漢語音節結構劃分,漢語及漢語方言拼音的形式構成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漢語拼音,指普通話拼音,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漢字標音的方案。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
音節是語音中最自然的結構單位。確切地說,音節是音位組合構成的最小的語音結構單位。它的構成分頭腹尾三部分,因而音節之間具有明顯可感知的界限。在漢語中一般一個漢字的讀音即為一個音節。普通話常用基本無調音節約400多個,有調音節(不包括輕聲)約1300多個。音節是用聽覺可以區分清楚的語音基本單位,大致可分為四類:兩拼音節﹑三拼音節﹑整體認讀音節和自成音節。
普通話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構成,韻母內部又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從《普通話音節結構表》可以看出,普通話音節結構有以下特點:
(一)每個音節最少要由三個成分組成,即聲母、韻牧、聲調。它的聲母可以是零聲母,韻母中可以沒有韻頭、韻尾,但必須有韻腹。例如:“吳(ú)”由零聲母、韻腹u和陽平聲調組成。
(二)一個音節最多可以由五個成分組成,例如:“娟”(juān),由聲母j、韻頭ü、韻腹a、韻尾n和陰平聲調組成。
(三)音節中必須有元音因素,至少一個,最多有三個,而且連續排列,分別充當韻母的韻頭、韻腹和韻尾。
(四)韻頭只能由i u ü充當,韻尾由原因i o u或鼻輔音n ng充當。各元音都能充當韻腹,如果韻母不止一個元音時,由開口度較大、舌位較低、發音較響亮的元音充當韻腹。
(五)輔音音素只出現在音節的開頭(作聲母)或末尾(作韻尾),沒有輔音連續排列的情況。
(六)單韻母(除舌尖韻母-I前、後外),腹韻母和鼻韻母(除eng ong外)都能自成音節,其聲母是零聲母。
兩拼拼音的要領是:前音(聲母)輕短,後音(韻母)重,聲韻相連猛一碰。
「前音輕短」是指聲母要讀得輕些、短些;「後音重」是指韻母要讀得重些、響些;而「聲韻相連猛一碰」是要把聲母、韻母連讀成為一個完整的音節,中間不能停頓。
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有三種:
(1)三拼連讀法
「ɡ-u-à」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相連很順當,說的是聲母、介音和韻母的三拼連讀法。
「聲輕」指的是聲母讀得要輕;「介快」指的是介音讀得要快;「韻母響」指的是韻母讀得要響,這樣語音才可以連續不斷,拼成一個完整的音節。
(2)聲介合母拼讀法
利用兩拼音節的方法分解三拼過程,先把聲母和介母拼讀在一起,再和後面的韻母相拼。如「ɡuā」的拼讀過程可以這樣分解:ɡ-u ɡu ɡu-ā ɡuā
(3)介韻合母拼讀法
首先把介母和韻母拼起來,合成一個音,再用聲母和這個音拼出音節。如「ɡuā」的拼讀過程可以這樣分解:u-ā uā ɡ-uā ɡuā